内蒙古事业单位面试备考之面试真题解析(2)
2011-08-04 14:39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 http://nmg.huatu.com/ 作者:王丽琛 来源:华图教育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知与行的社会实践过程。“知”然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才明白这个“知”是否正确,是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实用来提高我们对理论的辨别力,不断改善工作——这恰恰是一名公务员的职责与本分。靠实用来体现理论之效,这个思路很简单,却最有效。每名公务员都要时时处处留心,不放过一个可以用来体现理论效果的机会,在“知”的路上走的更远。
第三,知与行是辨证的统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有真知灼见,就先从“知”到“行”,然后在从“行”回到“知”,如此反复,这个知才算是“真知”。
古语说得好:“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作为一名公务员,有“真知”才算是有真本领,就应该把掌握的理论用之于实际工作,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理论的效果,实事求是,择其善者而留之,择其不善者而摒弃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能力上质的飞跃。我们一定要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把学与思、知与行很好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优化和选择工作方案,制订工作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基层工作千条线,无论如何绕,最终都要穿过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公务员这一根针。公务员,既是针鼻,更是针尖,其的能力素质,其在知与行上的境界,决定着政府工作的质量。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在“知”上锲而不舍,在“行”上不遗余力。只有在知与行上达到辩证的统一,用这一统一来提高自己的觉悟、决策和行为力,我们才能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发展,发挥出应有之效。
【题目】如果你进入单位后发现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跟你想象的相差很远,你会怎么做?(2009年6月27日陕西咸阳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真题)
首先,作为我个人而言,在我身上应该不会出现进入单位后的心理落差。
一方面是因为报考之前我已经对职位的相关信息作了深入的了解,对于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和主要的工作内容比较了解,对刚刚接触工作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暂时的不适应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我对职位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并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另一方面,报考这个职位是基于我对公务员这个行业的认识,基于自己对公务员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认可,同时,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从而做出的理性、慎重的职业选择。所以工作中遇到任何情况,都不会对我做好这份工作产生影响。
当然,假如自己确实认为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确实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认为,基于我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和看重,这种时候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快调整工作中暂时的“不适应”。现实情况多变而复杂,与想象中存在差别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这样的问题恰恰反映了自己对社会以及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埋头苦学,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不尽如人意,侧面说明了我对从事这份工作做的准备还不够充分,现在为工作做出的贡献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由于自己社会实践经历不足,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不清楚,在浮躁的心态影响下,由此所作出的一些对工作机会价值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自己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判断很可能是以偏概全。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这家用人单位的领导,面对一个员工在未尽全力时却对工作环境等客观条件斤斤计较,心中同样不会对其表示认可。因此,自己在对工作机会的价值判断上,应该注重职业的成长性,应该着眼于长远。
与此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化,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这是工作的需要,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其身正,其令从”。一个人想要得到认可和实现价值,首先需要我们自身具备担当的能力和资本。只有不断的努力与付出,才能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开始生疏的工作,任何人都会有些不适应,但只要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努力钻研新业务,我相信自己会适应新环境,做出新贡献。
相关阅读: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备考专题 2011年内蒙古政法干警备考专题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专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