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471-5259971 内蒙古分校
【导读】  2011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热点:中国人何时得诺贝尔奖

  热点链接

  10月4日,“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获得医学奖、5日物理学奖也名花有主。随着诺贝尔奖获奖名单的陆续公布,国人敏感的神经再度“紧绷”。具有中国特色的“诺奖情结”和华裔得奖者的不断涌现让国人对这个奖项寄予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期待。

  中国人的“诺奖情结”可谓源远流长。上世纪初诺奖初创,获奖对于贫弱的中国来说还很遥远。直到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位亚洲人获此殊荣。

  囿于当时的客观条件,中国无力竞争自然科学方面的奖项,自然就特别关注与科学水平没有直接关系的文学奖。很多人认为,作为一个饱受欺凌、内忧外患的“诗歌国度”,如果能够赢得一项国际荣誉,无疑是赢得尊敬和证实自我的捷径。邻邦印度既然能够获奖,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中国人的心头就开始有了“结”。自此,无论是拒绝参选的鲁迅,还是此后因过早辞世而与诺奖失之交臂的老舍、沈从文,都没能够让这个在期待和挫折中一再郁结的“诺奖情结”消散。

  可为例证的是,2000年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新闻轰动一时,他的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因此洛阳纸贵。李敖后来却半带自嘲地解释,任何大学的文学教授都有资格向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推荐人选和作品。而就在前年,“安徽诗人叶文斌将角逐诺贝尔文学奖”这一近乎恶作剧的消息,仍然在同一时间占据了众多媒体的头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更是将国人的“诺奖梦”暴露无遗。

  解析

  中国人没得诺贝尔奖,与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关,与教育科技的体制的一些弊端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大学在转型期忽视了“大学精神”的再造和重塑。应该说中国社会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庆阅兵和联欢晚会把中国的强大力量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展现的无与伦比。中国的经济规模目前是世界第三有望明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财富水平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数量惊人。但是大学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浮躁起来,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学术精神。

  其次是社会功利主义风气盛行。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态普遍的浮躁,出现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毒害不浅。有小学生不讳言长大要当贪官,因为贪官有大房子住、有好车子坐,有几代人花不完的钱。有一所大学几十位教授争当处长,说明教授这一学术名头不如处长的官衔有实用价值。社会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事例随处可见。

  最后是学术风气败坏,阻碍了诺贝尔奖的获取。社会上时常爆出教授剽窃丑闻,今年更是爆出院士抄袭门,当学风不正时,就会挫伤原创的积极性,结果天下论文一大抄;抄袭的结果,不增加新的知识。当大家都不愿意做傻瓜般的原创者时,独立的观点,独立的学术品格,独立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全都丧失殆尽。学术造假,成果造假,学历、文凭大含水分,许多人获得了假的真文凭,混迹于社会,这些现象都会败坏学术风气,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社会上假冒伪劣当道,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发展。

相关阅读: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流程介绍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热点辅导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技巧辅导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辅导班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免费测评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面试交流群:190931251

返回: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备考专题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内蒙古区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