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行测备考:国考常识判断之政治解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3-08-07 14:54:3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2024国考行测备考:国考常识判断之政治解题技巧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关于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2024国考,国考行测备考,以及公务员考试备考信息。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内蒙古人事考试网!
2024国考公告预约 | 职位查询 | 领航计划 | 历年分数线 | 图书网课 | 笔试课程 |
国考常识判断之政治解题技巧
近几年在国考常识判断中,政治所在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小伙伴平时不关注时事政治,在面对这部分题的时候选择瞎蒙,降低我们的正确率,也降低我们的分值,在这里给小伙伴一些政治题目的解题小技巧,以后做题时可以有依据的蒙。
技巧一:逻辑推断法
认真阅读题干,根据题干进行合理推测。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可能有小伙伴会发现某些选项和题干类似,但是有部分字眼出现替换,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合理推测了,一般会在这些地方设置错误点。
【例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对该决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A.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
B.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
C.明确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D.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作出重要拓展和深化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以及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并不是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所以B选项表述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技巧】本题就可以运用逻辑推断法。题干中提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选项B也提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多多注意选项B,题干中提到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选项里面提到的“首次提出”,按照逻辑一定是早已提出才会有下一步的推进,所以选择B选项。
技巧二:去同存异法
当考生在阅读完题目后,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可作为相同项将其排除掉,那剩下的一个选项可以作为特殊项,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
B.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
C.“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外交并选错误项。第二步,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于1960年9月28日与中国建交,而委内瑞拉同中国建交是在1974年。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外交部长是周恩来(1949—1958),第二任外交部长是陈毅(1958—1972)。C项: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外交工作上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其中,“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D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面对国际上的复杂情况,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简称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解题技巧】此题在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求同存异”法选出答案,在四个选项当中,ACD选项都提到了国家核心领导人,而B选项当中未有提及,因此可以选择“特殊项”作为说法错误的选项。
以上就是政治解题中的两个小技巧,希望小伙伴在做题的过程中对这些解题小技巧活学活用,顺利上岸!
以上是关于2024国考行测备考:国考常识判断之政治解题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2024国考,国考行测备考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
![](https://u3.huatu.com/uploads/allimg/221212/660645-221212161T5936.jpg)
贴心微信客服
![](https://nmg.huatu.com/zt/wzyqw/img/qwgr/gwy.png)
贴心备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