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471-5259971 内蒙古分校

B.某人在街上闲逛时,发现一个较大点儿的孩子在欺负一个较小的孩子。他实在看不下去,于是走过去拳打脚踢,把那个较大的小孩打成重伤

  C.江工程师在下班途中听到有人在喊救命,走过去发现有三个小流氓在欺负一个青年女性,他大喊一声,谁知三人不但不跑,而围了上来,他双拳难敌六手,不得已掏出随身带的水果刀,捅了其中一人一刀抽身跑了

  D.一民警在制止一起暴力事件中,被一歹徒打了一枪,当场死亡

  【解析】答案为C。A项中的工人在偷窃时被保安发现,保安并非不法侵害人。B项中较大的小孩对较小的孩子的行为并非不法侵害。D项是不法侵害人歹徒对民警的故意杀害。根据定义,只有C项符合定义。

  三、答题技巧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方法:

  把握定义的关键词和核心意思。定义是揭示概念特有属性的逻辑方法,所谓特有属性就是该类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点,把握定义也就是把握这个区别点。比如要了解“歧视”,就要把握“歧视”与非歧视行为的本质不同,在抓住了表达特有属性的关键词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选项,选出符合定义的选项。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考生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四、考题例析

  1.(2002年(A),定义判断第3题)【原题】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

  A.甲、乙、丙、丁四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由甲提供一辆三轮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

  B.甲与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携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病,只得返回家中

  C.甲于某日携带匕首前往乙家,准备杀乙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解析】答案为A。由这一定义可知犯罪预备一是未实施犯罪,二是为犯罪准备工具或制造条件。选项A中甲未实施犯罪,但为犯罪准备工具,是犯罪预备;而选项B、C、D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主客观原因中止,属于犯罪中止。

  2.(2002年(A),定义判断第5题)【原题】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甲与丙构成共同犯罪

  B.赵某之妻提出离婚,赵坚决反对,并与其好友高某商量对策。高某说,想办法把她脸弄伤,让她不能再嫁人。于是两人合谋买了一瓶强酸装入喷雾器内,并约定某晚一起去赵妻娘家,毁其妻容貌。当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约未去,赵独自一人毁了其妻容貌。赵某与高某构成共同犯罪

  C.甲将依法持有的猎枪寄存乙处,某日甲至乙处。对乙讲明,要用该枪杀丙,请乙交还猎枪,甲遂持枪杀丙。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D.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欲独吞此款,对李讲该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张、李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解析】答案为D。共同犯罪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二人以上,二是故意犯罪,三是共同犯罪。选项A中丙没有犯罪故意;选项B中一人实施犯罪;选项C中也是一人实施犯罪;选项D中李某虽未分得赃款,但不影响其犯罪定性,属于共同犯罪。

相关阅读: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解析会(高清直播)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

内蒙古华图各地联系方式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内蒙古区考教材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