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1-5105555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备考图书| 直播课砖题库试题资料笔试课程刷题app|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包头市 咨询
    乌海市 咨询
    赤峰市 咨询
    通辽市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锡林郭勒 咨询
    0471-5105555
  •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为民”类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1-10-11 19:16:56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直属分院 公务员考试群 华图在线APP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为民”类名言警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备考技巧,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备考信息。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内蒙古人事考试网

    国考qq交流群:536231277

    国考面试公告 晒分查排名 合格分数线 面试名单 调剂公告/职位表
    专岗面试礼盒 面试1000题 面试QQ群536231277 历年面试题 面试在线答疑

    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为民”类名言警句

      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就要尽早就行备考准备,为帮助考生有效学习,内蒙古华图整理了202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为民”类名言警句的内容,希望大家顺利上岸。

      goin更多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

      “夫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申论拿分要靠大作文,大作文的一个重要增分手段是需要文采——注意,很重要很重要很重!!!重要的话要说三遍!!!这一点恐怕很多考生并不知道——而大作文增加文采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恐怕就是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关于“为民”者的了。掌握一些该类名言,大概率让你在考场上嘚瑟一下。

      名言荟萃

      先把比较能用的相关名言给列一下吧。后面的星号是重要和推荐程度,三星为最高:顺便说一下,我们比较着力推荐的,都还算是比较偏僻冷门的,不必担心在考场上和别人撞衫的尴尬。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一切谋求掌管国家事务的人应牢牢守卫人民的利益,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符合人民的利益。——柏拉图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背景理论

      为什么“为民”如此重要?很简单: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是一切,没有例外!】,而这又是由于共产党和我们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党章中说得清楚: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意味着,我们申论中无论研究任何问题,从终极意义上将来,都必定要“为民”,也就是为民几乎能成为所有文章的某方面甚至最终立意和提出对策的重要依据意义。

      如何运用

      具体来说:

      1.首先可用于很多开头:对于大部分申论作文,我们都可上来用上述名言警句先强调为民的重要性,然后再过渡到某一具体社会问题(比如说这个社会问题就是当前人民的重要关切)。当然这属于比较赤裸裸的为用而用,因此尤其适合于名言实在少、文采实在少的一些考生。

      2.其次可用于结尾:对于大部分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先用“为民”的名言引导结尾,然后再过渡到最重要总结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有个写环境保护的地方党报文章是这么结尾的(注意地方报纸的政论就是申论很好的范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柘城百姓最大的乐,环境污染就是柘城百姓的心头之忧。“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绿色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将绿色环保意识外化于行,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就能助民之乐,解民之忧,就能为柘城人民提供最公平的产品。筑就绿水青山防护堤,描绘美丽柘城新画卷,让柘城人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顺便说一下,在结尾中用“为民”的名言一般比开头中显得隽永一些。

      3.文中的引用论证。比如文中某一条对策涉及到了群众利益,就自然可用。

      实际上,几乎文中处处可用。(当然,相信大家都知道:一篇文章中为民的名言一般用一句,最多两句就够了,也不能太多招人烦了,是不是?)

      具体解释

      接下来我们把这些名言稍微解释一下,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选择和运用:

      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意思就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关注老百姓的利益。 这话为什么推荐呢?因为被用得还算少,比较“洋气”(新颖)且不难理解,而且适用面较广。

      2. 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这话出于“大学”。意思很丰富,但一般可理解为“国家一定要以百姓为基础”。这个话也很“洋气”。

      3. 一切谋求掌管国家事务的人应牢牢守卫人民的利益,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符合人民的利益。——柏拉图 ☆☆☆

      这是西方的话,有时候在文中用上,能有效避免阅卷人视觉疲劳。

      4.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

      这是很经典的话,自当大力推荐。只不过被引用的稍微多了些。

      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看官们可能奇怪,这怎么是“为民”?其实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正是“为民”。但是在用这话的时候往往需要文章作者稍微过渡解释一下,要不然显得突兀。

      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太经典了,但是用得实在太多了,也显得太“朴素”了,所以推荐度低了1个☆,实际上还是非常棒的理论的。

      7. 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个话在前十年是最好的可引用的话之一,现在仍然不错。但也是稍显新意不够。

      8. 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这话其实不错。为什么呢?因为显得别致,但其实一想,还是在说要为人民群众好。因此是个好句子。现在很多党报都用这话。

      9.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话太经典了,可能都不需要解释。问题是也用得有点太多,同样也是推荐度降了1个☆。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用解释,是个国人就知道这话。也是稍显新意不足了些。

      11.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12.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13.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以上这三句读者可能又要问,怎么这也是“为民”呢?这三句确实不是谈为民的价值观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引申为是和“为民”有关的:也就是把民众当做根基、基础和根源。这样也就能用了,岂不妙哉?

      相关事例

      考虑到有的同学或读者仅仅掌握了个把名言警句仍然在论述中感到素材不足,我们可以再配套着这些名言再使用些例子的!下面提供一些例子:

      首先我们可以举一些历史名人的例子。比如范仲淹。下面我们给出一些范仲事迹,供大家加深认识。“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称“宋朝第一人”。他从小出身贫苦,入仕从政后,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有一年,蝗灾、旱灾蔓延全国,淮南、京东等地灾情严重。当时,范仲淹就请求朝廷巡察处理,朝廷却置之不理。他十分气愤,冒着丢官甚至杀身之祸质问皇帝宋仁宗:“宫中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会怎样呢?江淮等地饥民遍野,怎能熟视无睹,不予救济?”皇上无言以对,便派他去安抚灾民。范仲淹每到一地,就开官仓赈济灾民,发官钱救济百姓,并带领群众生产自救。和百姓在一起的日子里,他看到饥饿的人们常常挖一种叫“乌味草”的野草充饥,尝一尝,粗糙苦涩难以下咽。回京时,范仲淹特意带回“乌味草”,呈献给宋仁宗,请他传示六宫贵戚、朝廷上下,以劝戒他们勿忘百姓之疾苦,杜绝奢侈之恶习。”【上述引自华图资料】。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触类旁通,除了范仲淹,那些著名的清官循吏都可以啊。如包拯、海瑞、于谦、于成龙……等等等等。

      其次我们可以用当代名人啊。比如钟南山、袁隆平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我们说:其实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习近平同志,每到一地,必坚持下到基层考察,必坚持和普通群众交流,必坚持关心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这些不都是很好的例子么?

      范文参考

      再举几个官方例子: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应该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交出更精彩答卷的关键所在。——《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生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广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坚持“四个最严”要求,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方日报: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备考有疑问?加群咨询
    微信客服 qq群536231277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流程 ·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重要信息汇总
    关注 国考面试公告 调剂公告/职位表 晒分查排名 历年分数线
    了解 资格复审公告 面试名单/公告 体能测试公告 体检名单/时间
    面试 专岗面试礼盒 面试图书 面试模拟 历年面试题
    课程 面试课程 红领尊享基地班 红领培优基地班 面试在线咨询

      以上是关于2022国家公务员申论备考:“为民”类名言警句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国家公务员备考技巧,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群 国家公务员考试群,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编辑:)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2023国考公告预约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内蒙古华图
    • 内蒙古华图课程咨询表

    考试工具

    招考信息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图书教材
    试题资料
    网络课程
    课程商城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nmghuatu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直播讲座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考编攻略 在线刷题 关注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