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法干警

招考信息备考试题| 笔试课程面试课|砖题库直播职位 |微信微博师资|

  • 课程在线咨询
    呼和浩特课程 咨询
    红领培优课程 咨询
    巴彦淖尔课程 咨询
    乌兰察布课程 咨询
    鄂尔多斯课程 咨询
    阿拉善盟课程 咨询
    包头市课程 咨询
    乌海市课程 咨询
    网上支付 咨询
    其他城市 咨询
  •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 > 备考技巧 > 行测 >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题型及具体详解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题型及具体详解

    2017-07-25 16:09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网 http://nmg.huatu.com/zfgj/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网:现有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题型及具体详解,希望大家认真参考。各位考生欢迎关注内蒙古华图微信:nmghuatu 或加入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交流群:262296026。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471-3248222.

      内蒙古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题型及具体详解

      【例 1】(2013—贵州政法干警—48)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 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 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 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 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    )。

      A. 研究文物史的意义

      B. 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C. 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

      D. 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主旨句,即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然后是对主旨句的具体解释。 D 项符合题意。

      【例 2】(2013—贵州政法干警—53)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 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形状恒常性。 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 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量的 5 万倍,但我们仍然看到煤是暗的,墙是亮的,这是明度恒常性。 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的知觉不变,这是颜色恒常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 知觉恒常性是相对的

      B. 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C. 视知觉的恒常性最为明显

      D. 视知觉恒常性的各种表现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文段首先提出“ 知觉的恒常性” 这一概念,接着从视知觉的“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四个方面对“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由此不难锁定正确答案 B。

      【例3】(2013—贵州政法干警—59)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衰微的现象归咎为传统书法范本面目失真,这是承袭了清代中叶学者对书法范本的认识,与书法史的真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与书法史发展的实际趋势也多有出入。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则在《论书绝句》提出,这种令人生厌的“馆阁书”与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标举卷面书写“黑大光圆” 密不可分。 那么,在不能废除“ 馆阁书” 书写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条件取法摹刻精良的书法范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改掉“ 馆阁书” 的书写习惯,这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楫》之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批评康有为书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B. 探讨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

      C. 强调科举考试对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

      D. 分析书写模式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关系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总的来说,文段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简要介绍康有为对晚清书法衰微原因的看法,并给予其评价;后半部分主要介绍启功先生对晚清书法衰微原因的看法及进一步的分析。由此不难看出,整个文段主要是在对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进行探讨。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

      【例 4】 (2012—河南政法干警—18)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 如果以 2006 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走过多年。 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 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 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 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B. 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

      C. “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D. “假想微博体”蹿红缘于它对现实的关注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主旨概括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先提出了“ 假想微博体” 蹿红网络这一现象,随后分析了内在原因,即“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 ,需要关注现实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这正是“假想微博体”蹿红网络的原因。 故本题选 D。A 项,“ 三个发展阶段” 是对文段现象部分内容的概括。 B 项内容是由“ 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 推断,不是文段的主旨。 C 项,文段是说内涵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手法。

    (编辑:常青藤)

    华图名师

    大咖直播课

    3680人正在这里学习听讲座

    公考直播课堂

    在线问答 我要提问

    直播课程ppt怎么下载?

    提问人: | 2016-11-17 未解决

    今年国考有开考比例吗?

    提问人: | 2016-10-21 未解决

    砖题库 华图教育在线 海量试题免费做
    图图 咨询 反馈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客服咨询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17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