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2 14:58:50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由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关于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重要炮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备考信息。请关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网/内蒙古人事考试网!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导读】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历史上又称“炮炙”、“制造”、“修治”、“修事”。虽然名称不同,但记载的内容都是一致的,而且多用“炮制”和“炮炙”两词。从字义上来看,“炮”和“炙”都离不开火,也代表中药加工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方法。随着社会进步,药材加工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炮炙”两字已不能确切反映和概括药材加工处理的全貌,故现代多用“炮制”一词。“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而“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制成饮片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建国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在《灵枢•邪客》篇中有用“秫米半夏汤”治疗“邪气客人”的记载。“秫米汤”的“治半夏”即为修治过的半夏。生半夏毒性大,以“治”来减低毒性,可见当时已注意到有毒药物的炮制。
《素问•缪刺论篇》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咀”即是当时的切制饮片。到宋代,雷敩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书中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大约有44种,并对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较多介绍,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学道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中药记有“修治”专项,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在330味药物中,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多数制法至今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等。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明代缪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大部分内容能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实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清代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多来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氏作了进一步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较为醒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在炮制理论上有所发挥,如提出:“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
更多执业药师备考技巧请关注执业药师资料频道。
相关阅读:
2022执业药师考试网 | |||
招考信息 | 报名时间 | 报名入口 | 考试大纲 |
准考证打印 | 成绩查询 | 备考qq群 | 图书教材 |
备考课程 | 网络课程 | 医疗卫生 | 执业医师 |
以上是关于执业药师考试知识之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重要炮制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群 ,及关注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网
(编辑:y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