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十二章(4)
发布时间:2016-10-12 15:21:50 内蒙教师资格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直到经验的符号表征。因此,教师要确定学生的当前经验水平,利用教学媒体融入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经验,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许多学生可能见过蚕在不同发育的形态,也看见过茧,但是,他们需要将所有这些经验整合成一个抽象的概念:蚕的发育生长过程。当然,教师要注意在学习经验的具体性水平与学习时间的限制之间取得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受时代所限,戴尔的经验锥形中没有列入多媒体计算机。在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多媒体计算和网络对人们头脑中传统教学媒体观念产生了冲击。多媒体计算机能集成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多种媒体,并且具有很强的交互作用,存储巨量信息的能力以及虚拟现实的能力,而网络则提供了信息结构非线性与远程通讯能力,这些潜力是前述各种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极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现有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到组织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背景之一。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课堂社会环境将在后面课堂管理心理一章中作专门介绍。课堂物理环境除了自然条件(如光线、温度、空气以及色彩等)外,课堂物理空间资源的安排是心理学家们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而配以相应的物理环境,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直到教师重新改变某人的位置为止,这种安排特别适合面向全班的课;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每个人都能达到各种区域,这种安排最适合于小组同时进行各种不同的活动。当然,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有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以及中间几列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的座位的学生则难于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第3节 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课题特点以及所持学习理论取向不同,教师将会以不同方式来组织教学事项的程序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媒体以及环境来实现这一程序。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科学、数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通过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教学策略;但有些课(如创作等)则是比较灵活开放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如果教学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宜于采用开放的、非正式的方法如发现教学和探究教学策略。如果教学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则宜于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先前经验上的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由于在这种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有人提出,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①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②呈现新材料。③提供有指导的练习。④提供反馈和纠正。⑤提供独立的练习。⑥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例如,反馈、复习、补教只要有必要就要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能力倾向相匹配。这些活动可以被看作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教师要仔细设计要问的问题,排列好例子,确保参考材料和设备充足,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失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的问题情境最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只要跳一跳就能达到最近发展区时,学生的探索和智力、才能就会得到发展。这时学生就会经过独立思考、亲自去发现教材中那些隐含的东西,概括出结论,使这些新东西很快纳入自己认识结构系统里去,把知识变成自己智慧的财富。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的环境是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解决现实生活遇到的问题;学习的材料是真实性任务,这些任务未被人为地简化处理,隐含于现实问题情境之中,并且,由于现实问题往往同时涉及多方面的原理和概念,因此,这些任务最好能体现学科交叉性;教学的过程要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似,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学生为r解决当前问题而学习它们,通过解决问题而深刻理解它们,并把这些知识的意义与应用它们的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对学习结果的测验将融合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结果。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①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真正有效的分工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成败是大家的荣辱;二是工作分配要适当,必须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做合理安排。②密切配合,指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以便发挥分工合作的效能。③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转而同心协力追求学业成就,因为合作学习的成就评价是以团体为单位的。若此,大家都是成功者,没有失败者。要想成功,团体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完成自己分担的工作,并且要帮助别人。④社会互动,合作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即大家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能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为此,学生们必须具备两项基本技能,一是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待人处事的基本社交技巧。⑤团体历程,指由团体活动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历程。这些团体活动包括有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大致包括这样几个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④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经典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做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出现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种程序能够融入书、教学机器(即一种融入程序学习形式的机器设备)或计算机。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AI)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所有个别化教学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相比,CAI具有这样几个优越性,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其次是即时反馈,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第四是自定步调等。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其基本理念是: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某项学习任务的掌握水平,而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则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掌握程度,但他们都能获得通常意义上的A等或B等。
基于这一理念,布卢姆等人主张,要将学习任务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包含一小组课,它们通常需要1~10小时的学习时间。然后,教师编制一些形成性测验(即在学习之前或之中的成绩测验)。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性测验(这些测验提供了学生对单元中的目标掌握情况的详细信息)来评价学生的最后能力。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若学生的成绩低于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采用掌握学习这个方法,学生的成绩,是以成功完成内容单元所需时间而不是以在团体测验中的名次为依据的。学生的成绩仍然有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单元数或成功学完这些单元所花时间上。
相关阅读:
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网·重要信息汇总 | ||
教师资格公告 | 报名时间 | 考试时间 |
报名入口 | 报名流程 | 准考证打印 |
成绩查询 | 分数线查询 | 历年试题 |
备考图书 | 网络课程 | 笔试课程 |
以上是关于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十二章(4)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群 ,及关注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网
(编辑:y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