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11:19:03 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s://nmg.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事业单位考试:直面极具争议性的言语题,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考试交流,政策解读,备考资料下载请加【20471-5105555交流QQ群】 ,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华图微信公众号(nmghuatu),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471-3248222.
推荐:事业单位笔试课程
大家都知道,言语题不像数学题,只要按照思路和方法,计算不出现错误,肯定能算出正确答案,而且答案只有一个。言语题主观性太强,大多数时候,考生们都能很容易地排除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选项就开始徘徊,最终还是选了一个错的。有的题目可能确实是因为考生对文段的重点把握不准,或者对于选项的理解有偏差;可有时候则是因为题目本身,因为言语中有不少题目是有争议的,也就是学员们反映的情况:不同的参考书给出的答案不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这里,必须先提醒考生们明确一点:言语题的答案不是选“最对的”而是选“最恰当的”。也就是说,言语题的答案是比出来的。命题人在设置选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正确选项都是对原文意思最准确的概述,有可能与原文的意思有出入或偏离;而干扰选项往往又和原文某个点的意思特别对应,这就是考生之所以会在两个选项之间纠结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正确答案不太对,干扰选项又有点对”。
但这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考生自身没准确把握原文重点。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考生注重对阅读技巧的训练,课堂上讲过的找重点的方法,以及判别非重点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争取做到快速而准备地把握文段重点。
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谓的“争议题”。在后期辅导过程中会遇到特别“执着”的学员,专门纠结“争议题”,每次遇到这类题目就上论坛搜各种版本的答案和解析,然后传图片过来问这道题“究竟”选择哪一个。在这里,想提醒广大考生注意的是:过分纠结“争议题”没有意义。因为几乎每次考试都会遇到有争议的题目,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严谨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发现题目有争议时,可以把各方的解析拿来分析,从中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或者对文段的结构和层次的整体把握,但切忌在一道题目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原因有二:第一,考场上遇到这道题的概率几乎为零;第二,同一句话出现不同的理解在汉语中属正常现象。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解决城市交通可以尝试一种新机制:公交因为承担着为低收入者、环保人士等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职能,由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低价提供给公众;个体自行车出行或纳入到政府购买体系,或推行自行车优先措施;出租车因为价格的高低并不会影响需求者对出租车这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所以自然由开放的竞争市场来提供相应服务;对小汽车的使用者可以征收道路使用费,使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内化。这种机制的实施,还要求有配套措施:比如完善公交优先基础设施、鼓励拼车行为、恢复或建设自行车道、制定针对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等。
对文中的“新机制”最恰当的概括是( )。
A. “主体—配套”机制 B. “多元—环保”机制
C. “保障—市场”机制 D. “公平—高效”机制
这是2013年413联考的一道真题。大部分考生能很容易地排除C和D这两个干扰选项,但是A和B究竟该选哪一个就见仁见智了。选A的认为,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因为提问方式中有“概括”二字,而原文很明显是并列结构,前半部分谈的是“主体”,第二句话谈的是“配套”,并列结构概括全面,所以答案是A。
但是对于B选项的解释也很有道理,这道题问的是对“新机制”的概括,很明显是一道词语理解题,开头冒号后面是在解释“新机制”的,提到了“公交、自行车、出租车和小汽车”等多元化实现“环保”的措施和手段,所以答案是B。
看这两个解析似乎都有道理,这道题之所以出现争议,就是因为对这道题的题型判定出现分歧。不同的题型就会得出不一致的答案。
以这道题为例,还是想提醒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要迷信参考书,要有自己的判断,遇到和自己理解相冲突的可以上网查找,如果是自身原因没理解要分析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如果是争议性题目,看完各方解析之后就行了,切忌“揪”着一道题不放,耽误复习时间。
距离省考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希望广大考生能坚持到最后一刻,每天坚持做题,保持做题的感觉。最后祝大家都能“成公”。
考试简章 | 职位表 | 职位检索 | 报名入口 |
考试大纲 | 分数线 | 专业目录对照 | 照片编辑 |
1元礼包 | 1元网课 | 备考图书 | 笔试课程 |
以上是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直面极具争议性的言语题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直面极具争议性的言语题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事业单位考试群 ,及关注内蒙古事业单位考试网。
(编辑:常青藤)事业单位公众号
贴心备考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