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1-5105555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备考资料|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备考图书| 直播课砖题库试题资料笔试课程刷题app|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呼和浩特 咨询
    巴彦淖尔 咨询
    乌兰察布 咨询
    鄂尔多斯 咨询
    阿拉善盟 咨询
    包头市 咨询
    乌海市 咨询
    赤峰市 咨询
    通辽市 咨询
    兴安盟 咨询
    呼伦贝尔 咨询
    锡林郭勒 咨询
    0471-5105555
  •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1

    发布时间:2015-10-13 08:50:34 内蒙教师资格考试网 来源:华图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群 华图在线APP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1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发布。更多关于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备考信息。请关注教师资格考试网/内蒙古人事考试网!以及加教师资格考试群:545842368获取更多信息和教师资格资料。

    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消息: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第一时间发布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与复习资料 ,请随时关注,华图温馨提示广大考生提前进入备考期 ,同时诚邀您关注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nmghuatu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1:人的发展概述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怎样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涉及对人的正确认识,只有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一、人的本质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作为生命存在体中的一种高级动物,人首先具有其自然或生物属性,表现出为维持自身生存和保存自己物种延续与发展的生物本能等生物特征。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但是,人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使人超越了其自然属性而有了与动物相区别的独特性——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包括:人类共生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即人总是处在特定的人群、团体和社会中,并与社会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以及人伦关系中的道德性。此外,人类还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意识、思维、想象等精神性或心理特征,表现为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自我意识和价值定向性等,这更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正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结合,构成了人性的完整结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因此,人是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

      然而,人类对自身的这样一种认识,却经历了一个由简单、直观到深刻、理性的漫长的探索过程。对于人性、人的属性以及人的本质的认识,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观点,试图揭示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但由于其观点及理论的局限,要么是唯心主义的,要么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认识论,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揭示出对于人的科学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其科学的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全面地考察了历史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深刻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科学地揭示了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而具有的本质特征。在社会中,人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使人由一般的生物性存在而成为现实性的社会存在,从而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我们研究人的发展和对人进行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它说明人的发展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同时,人的发展和对人的教育也都不能违背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探索人的发展必须把人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人的发展的含义

      人的发展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展主要是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具体地讲,个体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一)身体发展

      身体发展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机体各种组织系统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正常发展的机体有利于体质的增强,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展。

      (二)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活动内容的发展,包括知识、智能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二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发展。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紧密相联的,人们掌握心理活动内容必须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而心理过程的发展,又有助于掌握心理活动的内容。

      总之,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身体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情况,制约着心理的发展,给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样,心理发展如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健康与否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教育。教育就是要了解人的发展的特点,掌握人的发展的规律,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三、历史上几种人的发展观评述

      人的身心发展是怎样实现的?对这一问题,中外历史上曾有过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人的发展观,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外铄论(也称塑造说)、内发论(也称自然展开说)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一)外铄论(塑造说)

      这种观点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反对人的生而知之、天赋观念的说法,认为人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的形成都是由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造成的。因此,这种发展观又称塑造说。中国古代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荀子从其性恶论和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出发,认为人的贵贱、愚智、贫富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这一方面说明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学习,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

      在西方,塑造说的著名代表人物,英国思想家洛克从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哲学观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理性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他认为,现实社会生活中所提出的任何道德原则决不是天赋的,它们并非由上帝之手印人人心,而是由人来形成的。他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因此,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后来的行为主义者将这种观点发展到极端,他们认为,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任何行为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强化而形成的,并能够预测和控制。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他的“性格形成学说”,他认为“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认为工人所形成的各种恶习,全是由于恶劣的环境不能够使人的理性与性格得到正常发展的结果。为了使工人及其子女的合理性格得到发展,他采取了相应教育措施和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二)内发论(自然展开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应顺应其与生俱来的本性,人的发展是随着个体自身生长规律和生理机能的自然发展变化而发展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由于这种观点强调人的发展应顺其自然天性,因此又称自然展开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保存和发扬这些天赋的善端。在西方,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从其天赋观念出发,认为儿童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他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求教育应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特点进行,反对成人按自己的意志强迫儿童接受教育,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对环境和学习的内容加以选择,让儿童在自然中,在生活经验中获得丰富的认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随着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西方的一些学者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来证明内发论。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而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格塞尔不仅认为人的机体机能发展顺序受到生长规律的制约,而且还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支配”。

      以上观点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试图探索出人的发展规律,各有其合理性,但又有失偏颇。实际上,由于人不是脱离自然和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因此,人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由哪一种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认为,人是自然性、社会性及精神性的统一体,而其本质属性就在于他的社会性。正是自身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决定了人的发展不是仅由某一种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应该是受到来自自然的、社会的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等不同方面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及其生理机能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其次,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生长与发展必然不能脱离他所处的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以及与他人交往关系等外在环境条件的制约;而人的精神性所具有的意识、思维、想象等心理特点,使人具有了自我意识、能动性、创造性和价值定向性,从而支配着人的创造行为活动,即实践,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使人成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主体。这是人在发展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形成的,可称为后天因素。人的实践活动又推动着人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着人在实践和认识中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发展。因此,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作用是同时发生的。人的发展总是在个体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而完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人的发展都是不完全的。在人的发展中,要以人的自然属性或内在因素为依据,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引导个体通过积极的、正向的实践活动,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的。

    <<<点击查看更多 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5年内蒙古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汇总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图书

      相关阅读:

    2022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网·重要信息汇总
    教师资格公告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入口 报名流程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分数线查询 历年试题
    备考图书 网络课程 笔试课程

      以上是关于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21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2016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的相关信息敬请加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群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群,及关注内蒙古教师资格考试网

    (编辑:admin)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https://htjy.cc/5/c8Rw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内蒙古华图
    • 内蒙古华图课程咨询表

    考试工具

    招考信息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图书教材
    试题资料
    网络课程
    课程商城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nmghuatu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直播讲座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
    考编攻略 在线刷题 关注获取